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道 《印度預防癌症教徒報》網站8月10日稱,隨著中國將在未來兩至三個月內為雄心勃勃的陸上和海上“新絲綢之路”計劃制訂一份“總體規劃”,中國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北京希望印度在這項計劃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報道稱,北京構想了一條經濟走太平洋房屋廊,起點是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途經緬甸,最終抵達印度的加爾各答,這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中國還計劃通過始於中國東南部省份福建省的“海上絲綢之路”加強中國沿海地區的城市與金奈等印度港口城市的聯繫。
  中國外交部國際好房網經濟司高振廷參贊在概述這一計劃時說,總體規劃將在未來兩三個月內公佈。這份總體規劃旨在重振舊絲綢之路,將中國、南亞、中亞和歐洲連接起來。
  據報道,預計該計劃將重點關註基礎設施項目,從而增進地區聯繫,以及一系列旨在加化療副作用強海上連通性和生態合作的計劃。
  高振廷在陝西省省會西安市對記者說:“在‘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準備就緒後,中國政府將與印度政府就如何增進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西安市在歷史上是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陝西省被選為負責推進這一新計劃的microSD省份之一。
  他說:“在海上合作方面,我們希望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港口都能參與進來,而且將優先在這些地區建立特別經濟區和工業園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是在2013年9月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宣佈了經濟帶計劃,接著在10月訪問東南亞時又宣佈了海上絲綢之路計劃。
  高振廷說:“從歷史角度看,印度位於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早在2000多年前,印度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已經與古代中國進行過非常好的交流。西安市的大雁塔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過去,玄奘法師通過絲綢之路抵達古印度,在那裡學習佛法。沿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印度的學者和商人來到中國。中國人民仍然記得許多人的名字和故事。”
  他還說:“因此在中國,我們有著這樣的觀點:中國和印度都得益於兩條絲綢之路。基於這個原因,中國政府必然認為,要想打造一帶一路,印度自然是我們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高振廷說,計劃建設的連接昆明和加爾各答的孟中印緬(BCIM)經濟走廊將在經濟帶計劃中發揮“關鍵作用”。經濟走廊國家的首次工作組會議於2013年12月在昆明舉行,第二次會議將於2014年10月在孟加拉國舉行。
  他說,中國政府目前還正在與印度駐中國大使館官員進行磋商,並計劃於2014年晚些時候在印度舉行一次研討會,讓雙方的決策者和智庫共同為該計劃提供“智力支持”。
  據報道,關於作為該計劃主幹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問題,高振廷預計新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將發揮一定的作用。他補充說,中國提議建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將對該計劃提供支持。
  他強調說,除了絲綢之路沿線的二十幾個國家之外,中國“歡迎所有國家和地區”參與合作項目。印度等沿線國家目前已經在與中國就該計划進行磋商。
  他說:“我們的目標不是建立一個新機制,或是建立我們自己的勢力範圍。我們不會對其他的現有機制說不。我們將充分利用中國與東盟、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上海合作組織、中巴經濟走廊的現有合作渠道以及類似渠道。”(編譯/沈丹琳)
  【延伸閱讀】
  台媒:“海上絲綢之路”獲印度正面回應
  2014-02-17 09:07:17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道 印度媒體報道,中國邀請新德里參與連接遠東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新倡議,獲印方正面回應。
  臺灣“中央社”2月16日援引《印度斯坦時報》15日的報道稱,著眼於深化對印度的經濟伙伴關係,中方在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17次會晤時,邀請印度參與中方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新倡議。
  據報道,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10日至11日在新德里展開第17次會晤。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其發言人華春瑩13日在例行記者會中提到,中國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過與有關國家開展海上互聯互通、海洋經濟、科技環保、防災減災、社會人文等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實現地區各國共同發展。她說,這個合作倡議可幫助整合現正進行中的各種合作,以加速各自發展。
  報道稱,斯裡蘭卡外長佩裡斯日前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時,已表達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意願,印方對此也作出正面回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與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報道稱,中印儘管在解決陸上邊界爭議方面的進展很艱辛,但雙方都有意跟對方開展新的海上對話,並將在24日進行年度國防對話。
  【延伸閱讀】
  印報:中國有意復興“南方絲綢之路”
  2013-06-12 10:43:00
  
  6月6日,參加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的外國客商(左)在和買家討價還價。(資料圖片)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希望建設連接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和緬甸的經濟走廊,以復興通向南亞的古老的“南方絲綢之路”。這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訪問印度的主要議題。
  據《印度時報》網站6月9日報道,中國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正在雲南省會昆明舉行。中國官員表示希望雲南成為通往印度和南亞的“橋頭堡”。
  新華社援引雲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燁的話稱,中國已為復興“南方絲綢之路”做好準備,相關計劃正在討論中。
  中國學者說,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始於中國成都市,經由緬甸延伸至印度、孟加拉國,甚至中東。
  據新華社報道,在現有的連接雲南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16條國際運輸線之外,7條連接雲南和周邊國家以及通往鄰省的幹道已升級為高等級公路,包括中越、中老泰、中緬以及中印公路中國境內路段。
  楊燁說,在中國、印度、緬甸和孟加拉國的共同努力下,始於雲南、經由緬甸通往印度的通道建設已獲四國相關部門批准。
  報道稱,2012年2月,來自四國的專家對這條路線進行了聯合實地考察。
  2013年2月底至3月初,在這條長2800公里的公路線上舉行了首屆汽車拉力賽。
  報道指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與印度總理辛格會晤的主要議題。
  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稱:“鑒於2013年2月孟中印緬汽車拉力賽的成功舉行,雙方同意與其他各方協商,成立聯合工作組,研究加強該地區互聯互通,促進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並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楊燁說:“儘管新‘南方絲綢之路’線路還沒有確切定義,但汽車賽的成功舉辦,讓這條線路成為較好的方案。”
  他說,這條路線將被打造成連接南亞國家與中國腹地和東部沿海地區的陸地橋梁,以促進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和沿線國家的共同繁榮。
  【相關新聞】
  外報:中巴將建連接兩國“經濟走廊”
  印度媒體稱,中國已經開始商討在巴控克什米爾建設項目的協議。中國外交部稱期待與巴基斯坦建一條經濟走廊,將從其邊境城市喀什穿過巴控克什米爾抵達俾路支省的瓜德爾港。
  據《印度時報》網站6月8日報道,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就任後的首次講話中提到了此事,並提出建設與中國西部相連接、貫通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鐵路。據稱,中國企業最近接管了瓜德爾港。巴基斯坦正從中國尋求更多的資金擴建該港口,同時提出了讓中國商品進入印度洋的承諾。
  另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8日報道,中國官方6日證實中巴將修建連接巴基斯坦瓜德爾港至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鐵路。這意味著繼中緬輸油管道之後,中國又將開通一條不經馬六甲海峽而從阿拉伯海直接輸入能源的通道,也意味著中國在印度洋的勢力將獲得重要擴展。
  謝里夫5日在巴基斯坦議會宣佈,該國已同意修建瓜德爾至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鐵路,這將給巴基斯坦帶來巨大經濟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6日回應相關問題時說,中方願與巴方攜手努力,共同做好中巴經濟走廊這篇大文章,將其打造成為中巴兩國合作的新亮點。
  【延伸閱讀】
  外媒:“一帶一路”體現中國全球戰略創新
  2014-04-14 09:48:24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3年3月18日下午,一列滿載汽車零部件的國際列車駛入重慶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歐陸路貿易新通道——渝新歐國際鐵路迎來首趟回程班列。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底在德國訪問了由重慶始發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列車的終點站杜伊斯堡,被外界視作是為中國中西部建設中歐鐵路橋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式拉開序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12日報道,習近平是在去年9月和10月訪問中亞四國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路)構想的,“一帶一路”之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被納入全年工作任務。
  此外,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絲綢之路的復興:對話亞洲領導人”分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更將“一帶一路”提升到“亞洲大家庭的事”,希望有關國家和中國共同商量、共同建設、共同受益。
  江蘇省委黨校教授彭安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目前主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展開物流運輸,歐亞鐵路相當於是“第二條生命線”。一旦馬六甲海峽受制於人出現尷尬的局面,中國就有了迴旋餘地。他說,這既有戰略安全的考量,又可拓寬中國的經濟戰略空間,發揮中國高鐵優勢掌握市場主動權,可謂“一箭多雕”。
  《印度教徒報》網站4月11日刊發題為《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南亞問題研究所研究助理拉吉夫·蘭詹·查圖維迪。文章稱,中國正在經歷“鄧小平時代2.0版”。對於通過大膽創新的方式調整中國的全球姿態,中國的新領導班子抱有相當樂觀的態度,而其中關鍵的要素就是通過對外合作打造一個經濟體系。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無疑就體現了這種創新手段。具體地說,“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成功將對地區穩定與全球和平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難怪該建議引起了決策者和學者的莫大興趣。
  文章說,大力推動復興這條古老的海上航路是中國新任領導人提出的第一項旨在加強貿易和促進和平的全球戰略。“海上絲綢之路”秉承了古絲綢之路的友好理念,要打造一條新路。它強調加強與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非洲的聯繫,打造一個由港口城市構成的網絡。更重要的是,它致力於提高中國的地緣戰略地位。
  文章稱,中國由於海上爭端而與一些東南亞國家關係不睦,借助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中國領導人意圖為周邊外交政策註入新的生命力,同時緩解緊張氣氛。中國領導人想重申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承諾,強調強大的中國將成為促進世界和平友好的力量,為亞洲和世界提供發展機遇,而不是構成威脅。
  文章表示,習近平去年10月在印尼國會發表的演講和李克強在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都闡釋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理念。
  新領導人提出了“2+7”的合作框架。所謂“2”,就是在兩個議題上達成共識:推進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深化合作的關鍵是聚焦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他們還提出了7項建議:積極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進程;加快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本地區金融合作與風險防範;穩步推進海上合作;加強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密切人文、科技交流等合作。
  文章稱,中國希望加快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多種方式的連通搭建穩固的投資和融資平臺。中國也正在採取提高總體地緣政治地位的決定性步驟,具體措施是通過此類倡議打造廣泛的交通運輸網絡,修建公路、鐵路、港口和能源走廊。
  歷史記載顯示,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乃至羅馬的特使都是最早經由海路前往中國謀求發展外交關係的。他們給中國帶去了“金銀財寶”作為禮物,中國則回贈以五顏六色的絲綢。這些交換禮物的行為其實就是變相的貿易。文章認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成為友誼特使之路,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單純的商路。
  文章還說,“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置於“中心”,為的是推動一項具有全球影響的“大戰略”。“海上絲綢之路”曾經主要用於展開貿易和建立友好關係。但願這條路在復興之後仍能發揮上述作用,而不是引發新的海上敵對關係或者炫耀實力的行為。
  【延伸閱讀】
  日媒:“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正名之舉
  2014-02-14 07:45:52
  
  2013年8月5日,由中國招商局主導融資及建設的斯裡蘭卡科倫坡南港集裝箱碼頭正式開港。(資料圖片)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道 外媒稱,“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引發關註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訪問東南亞期間。這一提議是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強調的,呼籲中國與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顧名思義,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將具有外交與經濟的雙重意義。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2月13日報道稱,就具體舉措而言,“海上絲綢之路”要求中國與伙伴聯手修建海上基礎設施,特別是港口。中國已經計劃斥資近20億美元對馬來西亞的關丹港進行升級改造。柬埔寨官員也向來直言不諱地強調,他們需要資金建設港口基礎設施。
  起初,“海上絲綢之路”是專門針對東盟提出的。但是,中國與斯裡蘭卡高官會晤期間也提出這一概念,揭示了一種更為宏大的設想。這條“海上絲綢之路”與已有的“珍珠鏈”,即中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設施網有關聯。“珍珠鏈”是指中國投資建設的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巴基斯坦瓜德爾港等港口。現在,一切真相大白,中國對這些港口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報道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的一次正名之舉。既然這個概念被正式拓展至斯裡蘭卡,那麼它與“珍珠鏈”的對接就是顯而易見的了。中國從未正式使用“珍珠鏈”這個說法。“珍珠鏈”概念往往被視為一種軍事計劃,旨在為中國海軍提供從南海延伸到阿拉伯海的一連串港口。這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驚恐,特別是印度,認為自己逐漸被包圍了。
  報道稱,使用“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新的說法,令中國可以討論對東盟海上基礎設施的投資併進一步西進的戰略。更令人關註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承認了這種戰略的存在,並讓中國擁有了一種澄清戰略目標的方式。
  中國軍事科學院的周博(音)在中美聚焦網上撰文,明確駁斥了“珍珠鏈”的概念。周否認了關於中國正在印度洋各地建立軍事基地的說法。他在文中寫道:“中國在印度洋只有兩個目的:經濟收益和海上交通線的安全……中國海軍真正感興趣的是通道,而不是基地。”周的觀點是,中國在印度洋和南中國海的龐大工程將“有助於緩解安全上的憂慮”。
  報道稱,當然,從某種角度講,這正是一些觀察家對“珍珠鏈”感到擔憂的地方。中國要緩解因南海領土爭端而引發的安全擔憂的想法可能與它的對手——其中包括越南和菲律賓——的想法存在著不同。即便“海上絲綢之路”完全是一種經濟策略,它依然具有明顯的戰略意義。
  報道稱,“海上絲綢之路”顯然和陸地上的“新絲綢之路”具有相似之處,後者從中國向西延伸至中亞國家。這兩個概念體現了中國作為主要經濟強國的歷史淵源,完全切合習近平最喜歡談的民族復興主題。兩者加在一起,描繪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地區強國的畫面,它試圖將自己的經濟主導作用向西拓展至伊朗,甚至東歐。正如中國官員指出的,中國對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投資將給所有涉及的國家帶來經濟上的收益。隨著“珍珠鏈”在新的名號下繼續發展壯大,這將讓美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戰略家越來越感到擔憂。
  【延伸閱讀】
  俄報:海陸“絲綢之路”構想延伸“中國夢”戰略”
  2013-11-20 09:41:40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道 俄羅斯《獨立報》11月15日刊登題為《北京集納山川大洋——“中國夢”戰略得到兩個新外交構想的補充》一文,作者是俄羅斯各族人民友誼大學教授、東方學家尤里·塔夫羅夫斯基。文章稱,中國於前不久宣佈在歐亞空間同時開啟兩個新的一體化進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建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隨後,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講話時,又提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以及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那麼,北京為何要正式宣佈鞏固自身在這兩個方面地位的打算?一些莫斯科漢學家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是“中國霸權主義重現”和“與歐亞經濟聯盟項目對抗”。美國《戰略預測》周刊登載的對習近平講話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使海軍現代化以及在海外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和原料項目的咄咄逼人的努力,或許是應對自身經濟和能源需求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的最明顯舉動。”
  文章指出,2012年11月上臺的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首先分析了上屆班子執政末期圍繞中國的形勢。美國2011年提出的“轉向亞洲”思想是完全有效的遏制中國計劃,它首先對其海外原料來源、銷售市場和海上運輸通道構成實際威脅。
  文章稱,更加積極地建立跨太平洋貿易伙伴關係和沒有第二大經濟體的新自貿區,證明瞭“遏制中國”的意圖是認真的。因此中國提出了建立依靠動用龐大資金的一體化區域思想。對區域的選擇可以說非常明智——它位於在自然地理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傳統貿易線路,涵蓋非歐洲文明國家,它們可以更快適應中國模式,擁有幾乎各類中國所需的原料,途經其領土的運輸路線比非洲或中東路線更短也更安全。
  文章指出,在新領導班子上臺後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即大國之間平等,互相尊重和照顧彼此利益。實質上,這一全球戰略意在與美國瓜分太平洋水域,並由此引申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中國希望將相鄰的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海洋空間劃歸自己的太平洋水域勢力範圍。
  文章稱,“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絕對是習近平提出的、規模更宏偉的“中國夢”戰略的合理延伸。2012年11月,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後,習近平宣佈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戰略。
  文章指出,“中國夢”戰略的外交部分仍有空白之處。與此同時,在中國中產階級、年輕人和軍人中盛行的大國情懷對執政的中共及其領導人具有影響,推動他們在外交舞臺上使用更果斷有力的言辭和舉措。
  文章稱,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可視為“中國夢”戰略的第一個外交步驟。如今又出現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個內容豐富的步驟。事情並未到此結束,未來我們將得知更多有關中國對大國和地區關係和關鍵國際問題的定義。習近平主席胸有成竹地開展外交活動,他對國際問題及中國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的作用具有自己的見解。中國正在“偉大復興”的旗幟下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原標題:外媒:中國力推“新絲綢之路” 望印度發揮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77utjm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